close

明朝末期政局動蕩,局勢猶如大廈將傾,受到隆武帝賞識重用的一位青年,成了這個危局的中流砥柱,此人便是國姓爺鄭成功,原名鄭森,受皇帝賜國姓「朱」,名「成功」,後又受封延平王。如今在台灣各地皆可看到供奉這位「開台聖王」、「開台尊王」、「延平郡王」的廟宇,可見其對台灣影響之深遠。

在國家危難之際,鄭成功之父鄭芝龍選擇降清,但鄭成功矢志效忠大明,便以金、廈為根據地,率軍與清兵作戰,還曾一路高奏凱歌兵臨南京城下,可惜中了緩兵之計大敗而退。後聽取建議欲以台灣為根據地以與清朝抗衡。延平王鄭成功於永曆十五年,率大軍渡海攻台,歷經一番艱苦作戰後成功地將荷蘭人趕出台灣。

鄭成功因思鄉之情將熱蘭遮城改名為「安平鎮」,因其孩童時期從出生地日本平戶接回時,便是住在福建泉州安平鎮之故。而熱蘭遮城在二戰後改名為現今大家所熟知的台南著名地標「安平古堡」,並立有鄭成功的雕像。

image

鄭成功在台灣設府改制,讓軍隊駐地屯墾,提升了農業及經濟發展,在文化方面,一些明臣遺老及文人志士為民眾講授文學,而輔佐鄭氏兩代的重臣陳永華,也建議鄭經設立孔廟及開設學校,這些皆成為了漢文化在台灣萌芽的種子。

那咱們來看看鄭成功一生的死敵-滿清政權是如何評價這位大明忠臣。在康熙帝平定台灣之後,相傳鄭克塽請求把鄭成功的遺骨遷葬至福建故土,康熙帝不但欣然應允還親題輓聯一幅:

「四鎮多二心 兩島屯師 敢向東南爭半壁

 諸王無寸土 一隅抗志 方知海外有孤忠」

能讓這位千古一帝康熙大帝對昔日的對手如此讚賞,仇敵亦堪稱知己了。此外,同治年間沈葆楨與幾位大臣一同上疏朝廷為鄭成功追謚建祠,便是如今在台南開山路的「明延平郡王祠」,俗稱開山王廟。

image

鄭成功的忠烈氣節令敵對陣營也敬佩不已,也是由於祂在南明政權搖搖欲墜之際力挽狂瀾,在台灣紮穩根基再做圖謀,且仍奉大明為號不敢僭越,若非英年早逝,興許還能夠再開創更輝煌的功業也說不定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國姓爺 鄭成功 延平郡王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.yufong03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